原住民族科學與數學教育研討會

2019「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ultiethn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 Taiwan, 2019

研討會主題呼應國際教育趨勢,及國內教育政策,從多元族群學生的學習特質與需求,論述文化回應教學對於學習者在學習及生涯發展的助益,特辦理本次研討會。希冀透過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於本次主題之多元族群教育議題與文化回應教學之實務經驗發表,激發國內的在地觀點與全球化的各地觀點,能有對話與檢視之機會,以創發新的研究火花。

 

辦理目的:

  1. 提供與會者理解「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議題的國際趨勢,以宏觀的觀點解析相關理論與教學策略,藉由研討會舉辦邀請國內、外學者演講,提升與會者多元文化認知與文化平等之素養。
  2. 提供研究者論文發表及實務工作者經驗分享平台,以徵稿形式廣邀國內、外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發表,或透過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對話,激盪兩者之智慧火花,以重新解讀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關鍵點並前瞻未來發展趨勢。
  3. 透過國內學者與國外學者圓桌會議對談,以不同的文化視角激發與會者思維與創意,藉此交融在地化與全球化視野,思考新的觀點及解決問題策略,而有不同的學術研究觀點與實務工作之作為。

 

研討會主題:

  1.  在地化與全球觀點之對話與互看: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的學術論述與思維,問題探討與解決策略,及相關議題研討。
  2. 理論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之對話與辯論: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之研究者與教育實務工作者的發表與分享、對話或辯論、思辨與澄清、反省與檢視、發現問題與解決策略、創新與前瞻,及相關議題研討。
  3.  實務工作者的在地經驗檢視: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之教育實驗政策、課程改革、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師資議題、學習問題、學習自主與生涯規劃等議題。
  4.  潛在議題的檢討與反思:包括意識形態、教育目的、教師信念、課程內容、學習者心理等面相,探究其實質存在的衝突、抗拒、或認同與轉向危機與轉機等實質問題的探討。
  5. 其他衍生議題: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理論與實務衍生問題之討論。

 

辦理單位:

  1. 指導單位: 教育部、科技部
  2.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
  3. 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4. 合辦單位: 台東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推動辦公室

 

研討會議程:

 

大會簡易手冊下載:2019「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

本次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全文公開,採作者意願制,意即大會僅公佈願公開分享之作者其論文全文電子檔下載,條列如下:

 

其他事項請參考:研討會網頁 2019MECRT/

2019研會網站QR

研討會活動照片:

 

來賓報到簽到處與工作人員

大會詳細議程牆

開幕式,貴賓致詞

開幕與會貴賓合照

A1:專題演講一,Dr. Diane Johnson演講

B1:論文發表(一)-A 場,主持人兼評論人徐偉民教授評論

B2:論文發表(一)-B 場,主持人兼評論人熊同鑫主任頒發發表證書

5月31日早上,A2:專題演講二,主持人趙貞怡教授介紹 Professor Chih-Hsiung Tu 研究經歷

B3:論文發表(二),主持人兼評論人王前龍教授,介紹評論人劉秋玲助理研究員

B4:論文發表(二)-B 場,主持人兼評論人但昭偉及評論人教授謝百淇副教授,針對發表者文章進行評論

E1: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報告,土持人熊同鑫主任介紹科技部人文司楊紫菱副研究員蒞臨指導

B5:論文發表(三)-A 場,主持人周惠民助理研究員及評論人辛靜婷副教授頒發發表證書並與發表人合影

B6:論文發表(三)-B 場,主持人鄭玉卿教長介紹評論人簡淑真副教授,並說明報告規則與順序

E2: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報告,由代理主持人王前龍教授介紹評委員及報告規則及順序

A3:專題演講三,由主持人丁一顧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頒贈感謝狀予主講人郭重吉榮譽教授

E3: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報告,報告人接受評鑑委員提問及質詢研究內容

6月1日,C:實務經驗論壇,由主持人:鄭漢文 校長、與談人顏瓊芬 特聘教授 、傅麗玉主任、熊同鑫主任分別針對四位發表人進行回應與討論

E4: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報告,由報告人向評鑑委員回應提問與質詢

D:圓桌座談,由主持人顏瓊芬特聘教授領與會貴賓及參與論壇者合影

E5: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報,由各計畫主持人分別答覆評鑑委員提問與質詢